RFID的數據完整性與數據的安全性
RFID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無線系統,外界的各種干擾容易使數據傳輸產生錯誤,同時數據也容易被外界竊取,因此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使數據保持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讀寫器與電子標簽的無線通信中,存在許多干擾因素,最主要的干擾因素是信道噪聲和多卡操作,這些干擾會使傳輸的信號發生畸變,從而導致信號傳輸的錯誤。要提高數字傳輸系統的可靠性,就要采用差錯控制編碼,對可能或已經出現的錯誤進行控制。采用恰當的編碼和訪問控制技術,能顯著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從而使數據保持完整性。
隨著RFID的深入推廣,其安全與隱私問題也日益突出。在讀寫器、電子標簽和網絡等各個環節,數據都存在安全隱患,安全與隱私問題已經成為制約RFID技術的主要因素之一。為防止某些試圖欺騙RFID系統而進行的非授權訪問,或防止追蹤、竊取甚至惡意篡改電子標簽的信息,必須采取措施保障數據的有效性和隱私性,從而使數據保持安全性。
RFID數據的安全性
數據的安全性主要解決信息認證和數據保密的問題,以防止RFID系統非授權的訪問,或企圖跟蹤、竊取甚至惡意篡改電子標簽信息的行為。在RIFD系統中,數據信息可以能受到人為和自然原因的威脅,數據的安全性主要用來保護信息不被非授權的泄露和非授權的破壞,確保數據信息在存儲、處理和傳輸過程中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消息認證是指在RFID數據交易進行前,讀寫器和電子標簽必須確認對方的身份,即雙方在通信過程中首先應該相互檢驗對方的密鑰,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操作。數據加密是指經過身份認證的電子標簽和讀寫器,在數據傳輸前使用密鑰和加密算法對數據明文進行處理,得到密文,在接收方使用解密密鑰和解密算法將密文恢復成明文。
消息認證和數據加密有效地實現了數據的安全性,但同時其復雜的算法和流程也大大提升了RFID系統的成本。對一些低成本標簽,它們往往受成本嚴格的限制而難以實現上述復雜的密碼機制,此時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方法限制標簽的功能,防止部分安全威脅。物理安全機制包括讀寫距離控制機制、主動干擾法、自毀機制、休眠機制和靜電屏蔽法等。
RFID電力應用的數據安全性
RFID數據的完整性
數據傳輸的完整性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各種干擾,一個是電子標簽之間數據的碰撞。由于系統內部有噪聲干擾,系統外部有電磁干擾,導致信號的波形會產生失真,在接收端可能誤判而產生誤碼,這將導致數據傳輸發送錯誤。在RFID系統中,讀寫器的作用范圍經常有多個電子標簽,如果同時要求通信,多個電子標簽將同時占用信道,這會使發送的數據發生沖突,導致電子標簽之間數據產生碰撞。
在RFID系統中,為防止各種干擾和電子標簽之間數據的碰撞,經常采用差錯控制和防碰撞算法來分別解決這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