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刻在食品上的智能標簽
隨著物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RFID技術層面上也不斷革新,由于RFID設備具有高速移動物體識別、多目標識別和非接觸識別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采用RFID技術來進行管理。如果能將RFID技術應用到食品溯源或者質量追蹤上,那將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安全性,消費者購買食品也可以更放心。
石墨烯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神奇材料,因其絕佳的薄度和強度,成為了良好的導熱和導電材料,而且抗細菌,甚至能夠對抗癌癥。但是,現在這種神奇材料居然可以食用了!
近日,萊斯大學的James Tour已經證實了一種將石墨烯“標簽”蝕刻在面包和土豆等食物上的方法,還包括諸如硬紙板和布料等材料,作為RFID標簽。
這種技術涉及到使用激光加熱材料表面,形成一種片狀的泡沫結構的石墨烯。從根源上來講,這種基礎材料正是一種叫做聚酰亞胺的聚合物,隨后萊斯大學團隊成功將同樣的流程用于在木材表面制作LIG。
由于這些石墨烯蝕刻具有傳導性,因此有可能可以將RFID標簽和傳感器直接嵌在食物上,向您說明商品的歷史或者警告你潛在的微量有機污染物。
如果在所有的食物都嵌入一個小型的RFID標簽,標簽內部存儲當前位置的信息,儲存時長、原產地以及到達餐桌前的旅程,那食品安全問題將可以大幅度提高。
想了解更多關于RFID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請點擊瀏覽:廣州睿豐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