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豐德隧道人員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一、 基本概念
在隧道作業時能為預先安裝在礦道內的閱讀設備自動識別,并將標識卡的全球唯一的卡號上傳到地面計算機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隨時掌握人員的運動軌跡,以便于進行合理的調度管理。
二、 方案設計
隧道人員管理系統涉及計算機軟件、數據庫、電子電路、數字通訊、無線識別技術等方面。因此,在設計方案時,除了考慮其功能外,在穩定性、可靠性、抗干擾能力、容錯能力及異常保護等方面也進行了充分考慮。項目方案確定利用現有成熟的以太網加現場總線系統作為主傳輸平臺,開發相應的傳感器、人員無線標識卡等設備與系統掛接,通過傳感器及考勤管理專用軟件與主系統以標準的專用數據庫進行后臺數據交換從而實現作業人員的跟蹤定位和安全管理。系統總體設計主要體現在:
實現隧道作業人員進出的有效識別和監測監控,使管理系統充分體現“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動化”,實現數字化隧道人員管理的目標。
為隧道管理人員提供人員進出限制、考勤作業、監測監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通過專用手持設備,可在事故現場10~30米范圍內可立刻探測該作業面攜卡工作人員及其數量,保證搶險救災和安全救護工作的高效運作。
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可擴容性、易維護性和易操作性。
輕松聯網,BS結構,輕松實現縣、市、省及更廣闊地域聯網監控。
三、 系統原理
上海秀派隧道人員管理系統是由地面監控中心主計算機在系統軟件支持下,通過數據傳輸接口和沿巷道鋪設的通訊光/電纜,定時對安裝的無線數據傳感器進行數據巡檢和信息采集,無線數據傳感器將自動采集有效識別距離內的標識卡的信息,并根據系統指令,通過傳輸網絡將相關數據傳送至地面中心站。數據信息經分析處理后,將人員(或機車等移動目標)動態分布在主計算機界面中得以實時反映,從而實現安全狀態在井上數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統一發卡、統一裝備、統一管理”的原則,將標識卡視為“上崗證”或“坑道準入證” ,按準許上崗人員實行“一人一卡”制。
根據礦井監測需求,在坑道、作業面等地點安裝具有進出方向、時間識別能力的無線數據傳感器,并通過光纖數據傳輸接口相互連接為高速工業以太網,從而構成完整通訊線路。
隧道生產單位輸入工作人員相關信息后,向隧道工作人員頒發并裝備標識卡。
系統數據庫記錄該標識卡相對應人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所屬班組、所屬工種、職務、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進入坑道的工作人員必須隨身攜帶標識卡,當持卡人員經過設置識別系統的地點時被系統識別,系統將讀取該卡號信息,通過系統傳輸網絡,將持卡人通過的路段、時間等資料傳輸到地面監控中心進行數據管理,并可同時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墻上出現提示信息,顯示通過人員的姓名。如果感應的無線標識卡號無效或進入限制通道,系統將自動報警,安全監控中心值班人員接到報警信號,立即執行相關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產單位可根據生產計劃,對該標識卡進行授權管理。授權范圍包括:該員工可以準入的坑道或作業面。為防止無關人員和非法人員進入坑道或作業面,系統設置該卡準入坑道或作業面的時效管理模塊及卡的失效、報失等。
坑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監控中心在第一時間內可以知道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救險隊使用移動式遠距離識別裝置,在10-30米的范圍內方便探測遇險人員的位置,便于救護工作的安全和高效運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開展。
系統可自動生成考勤作業的統計與管理等方面的報表資料,提高管理效益。
四、 系統功能
實時人員動態顯示
任一時間查詢并顯示某個地點的人數、分布情況及身份。
查詢一個或多個人員現在的實際位置、活動軌跡。
記錄有關人員在任一地點的到/離時間和總工作時間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實重要巡查人員是否按時、到點的進行實地查看,或進行各項數據的檢測和處理,從根本上盡量杜絕因人為因素而造成的相關事故。
豐富的人員隧道考勤功能
可對出入井人員進行統計,實現隧道人員考勤記錄,建立并打印人員出入井的各種信息報表(如:隧道時間報表、出勤月報表、加班報表、缺勤報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員的查詢與管理。
信息多點共享
系統中心站及網絡終端可以局域網方式聯網運行,使網上所有終端在使用權限范圍內實現信息多點共享,供多個礦井各部門及領導同時在不同地點共享監測信息、系統綜合分析信息、查詢各類數據報表。
禁區報警功能
對于指定的禁區,如果有非授權人員進入,實時聲音報警,并顯示進入禁區的人數及身份。
災后急救信息
一旦發生各類事故,上位機上立即能顯示出事故地點的攜卡人員數量、人員信息,人員位置等信息,大大提高搶險效率和救護效果。
傳感器應急功能
傳感器與地面中心站失去聯系時,仍能獨立工作,自動存儲人員監測數據。
隧道人員身份判別和逐一對應功能
上海秀派的人員位置檢測考勤系統,擁有專門的接口功能,能對隧道人員身份進行迅速、群發、快速判別和逐一對應功能,確保管理到位。
五、 系統性能特點
強大的系統處理能力
采用L-H調度算法優化系統數據處理能力;
高度自動化,自動監測、統計、分析信息,整個過程無需人為干涉;
基于GIS技術的地理信息顯示、查詢系統;
完善的數據分析能力;
通訊距離遠,可達20公里以上。
六、 產品介紹:
閱讀器:

有源射頻卡:

七、典型案例:
重慶青山隧道
成都都良隧道
重慶大桿子
貴州長沖破
貴州麥西
RFID管理系統集成商 RFID中間件 條碼系統中間層 物聯網軟件集成